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的精神,强化学校师德师风建设,近日,学校组织教师代表集中收看了迎庆第41个教师节“教师关爱月”系列活动——2025年“津门师德巡讲”报告会。

学校教师代表观看报告会
报告会紧扣“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”核心主题,特邀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李子刚、天津市实验中学教师张晓燕、学校副教授许超等三位深耕教育一线的优秀工作者,从特教、职教、普教3个教育维度,以鲜活的案例诠释“教育家精神”的内涵,为参会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高度与情感温度的精神盛宴。
李子刚副教授以“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”为内核,创新构建“预习-上课-复习-巩固-测试-反馈”六阶段学习体系,将教学过程化繁为简,助力听障学生突破生理障碍、实现成长跨越,践行了“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”的教育理念。张晓燕老师传承教育世家的初心,以“乐教爱生、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”为底色,传递终身学习与仁爱育人理念,用专业与温暖守护学生成长,诠释了“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”的道德情操。许超副教授以“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”立身,提出“不满足于‘哪里行’,常思‘哪里不行’”的自省理念,结合自身从职教学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历程,讲述扎根职教沃土的耕耘故事,彰显了“成功源于日复一日坚持”的职业坚守,其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实践正是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使命的生动写照。

学校副教授许超受邀在会上分享
会后,与会教师纷纷结合岗位实际畅谈感悟。思政教师代表刘文晴表示:“三位老师分享的育人故事真挚感人,见解深刻独到,生动诠释了‘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’的内涵,也让我对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体会。作为思政课教师,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和价值成长的塑造者,责任尤为重大。三位老师以德立身、以爱育人的精神,将激励我不断反躬自省,精进不止。”新入职教师代表刘小川表示:“听完三位老师的育人故事,我感受到师德从不是空泛的口号,而是李子刚老师因材施教的‘智’,是许超老师扎根职教的‘韧’,是张晓燕老师守护学生的‘暖’。作为教育同行,我会以他们为榜样,把这份坚守与热爱融入日常,用专业与真心,护航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。”教师代表孙友表示:“作为新时代教师,当以这些优秀榜样为镜。一要锤炼师德修养,时刻以‘四有’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日常,做到‘身正为范’;二要精进专业能力,保持求知精神,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需求,在教学中追求卓越;三要厚植育人情怀,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,用爱心架起沟通桥梁,做‘经师’与‘人师’的统一者。”辅导员教师代表翟佳儒表示:“三位优秀教师的巡讲事迹让我懂得‘师德’从不是宏大的词汇,而是藏在每一次耐心的解答、每一回贴心的关怀里。作为教育行业的一份子,我将以这三位教师为标杆,把对学生的爱、对教育的坚守,落实到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。”
师德是教师之魂,精神是前行之帆。三位优秀教师的事迹分享生动诠释了“教育家精神”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融入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——是特教课堂上的因材施教,是职教讲台下的久久为功,是中学时光里的温暖守护。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延伸,彰显了新时代教师的精神特质,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鲜活范本。
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开展更多形式丰富的活动,引导全体教师牢记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,以榜样力量点亮育人之路,以精神传承筑牢教育根基,在锤炼师德修养、精进专业能力、厚植育人情怀中践行使命,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!